导航:试茶么 > 茶叶知识 > 七子饼茶的来历

七子饼茶的来历

简单了解七子饼茶:

七子饼茶,又称圆茶,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海茶厂生产的一种传统名茶,也属于紧压茶。它是将茶叶加工紧压成外形美观酷似满月的圆饼茶,然后将每7块饼茶包装为1筒,故得名“七子饼茶”。它以普洱散茶为原料,经筛、拣、高温消毒、蒸压定型等工序制成。成品七子饼茶有严格的规格标准:直径21厘米,顶部微凸,中心厚2厘米,边缘稍薄,为l厘米,底部平整而中心有凹陷小坑。每饼重357克,以白绵纸包装后,每7块用竹笋叶包装成1筒,古色古香,宜于携带及长期贮藏。出口饼茶亦有采用古朴典雅的纸盒包装的,每盒1块。

七子饼茶过去在民族地区多作嫁娶用的彩礼和逢年过节赠送亲友之礼物使用,七子为多子多孙多富贵之意,寓意喜庆团圆和吉祥。

关于七子饼茶的来历,我们可以从下文中了解到。

七子饼茶来历

还有另一种说法:一饼茶为357克,一筒七饼;357克×7饼茶=2499克,约2.5公斤。一件12筒约30公斤。一匹马驮2件约60公斤,刚好可以负重前行,先人早已算好了,旧时马帮就是这样运茶的。

海外有文章称七子饼茶名称是勐海茶厂1957年首次使用,此说法有误,云南省档案馆存藏的民国时期佛海茶厂的档案中,有多份七子饼茶购销存报表,1940年云南中国茶叶公司的多份电报中特将七子饼茶定为是普洱茶,范和均给云南中国茶叶公司的报告中也将七子饼茶作为普洱茶的代称。从云南省档案馆所藏的佛海茶厂档案来看,民国初年在东南亚一带普洱茶与七子饼茶是同一个概念。

云南茶从雍正13年(1735年)开始实行,从茶法公布那天起圆茶一词已经出现。七子圆的称法,在乾隆年间已有之,从倚邦桓盛号茶庄留下的账本上来看,乾隆年间六大茶山(云南茶叶或普洱茶六大古茶山)的茶商们已经在用七子圆名称记账。在云南方言中圆茶、饼茶并无多大的区别,七子圆与七子饼也就是一个意思,茶法中称为七圆为一筒,云南人也可称作七饼一筒。

七子饼茶的来历另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七子饼茶原先是打唐代开始由边境贸易而得来的。简称茶马市,交易的时候是七张饼捆扎好外加一张饼一共八张过数的,另外多出来的那张分离的饼用来上税。

七子饼茶从出世起,由于受清政府颁布的“茶法”的管控、监督,在质量上就有一定的保证,加工的农户或茶号均不敢欺诈朝廷,七子饼茶代表着大清王朝法律的尊严,也代表着一定的加工水平和质量,依法管理的产品可信度高。七子饼茶从亮相经过二百多年的传承和凝练,留下很高的声誉,已成为普洱茶的历史品牌,在中国沿海地区和东南亚各国的消费者中有很深的信任感和文化情结。

七子饼茶,中外历史上,用国家法律来规定、来宣布一种茶品的外形、重量、包装规格,得此殊荣的只有云南的七子饼茶(七子圆茶)。

云南茶法里清廷规定了云南外销茶为七子茶。云南茶法将云南上市交易的茶、外销的茶之形状、重量、包装规格用法律的形式定下。云南茶法出台,七子饼亮相,茶法催生出了七子饼茶(云南普洱茶品种)。也就是说每筒7饼,每饼7两是清政府颁布的云南茶法之规定,是为了计税方便,是为了符合每张“茶引”核定的数量100斤,也是为了云南输出的茶有一个统一的规格形状,不再像过去蒸而成团时各家各户不一,有大团、小团、中团、瓜状等,计税计量都不方便,且外形也不整齐美观。

结语

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您真正学习并了解到七子饼茶来历了吧!

如果觉得我们的内容不错,欢迎把试茶么(milulu.com.cn)分享给你的茶友,十分感谢!

©试茶么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4339号 在线联系